《我可能錯了》

我一開始不喜歡這樣的書名,因為《我可能錯了》意味著「那什麼才是對的?」。

面對一本書的疑惑,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讀它。
所有的書名都不一定是所想像的內容;我記得有次在書店,一位長輩讀者指著眼前那兩本書非常質疑地說:這本書怎麼這樣寫。眼前書架上是《背離親緣》,書名是很挑戰傳統道德,不過這本質量俱足的好書,主要談的是各種特殊群體的樣貌,直到最後一篇才寫到背離親緣的想法。
書就是這樣奇妙的東西,你不入山不知道這座山究竟是什麼。
歷程就在我開始閱讀之後~
Bjorn是一位修行者,在進入修行之前他是一位優秀的經濟人才,畢業後又快速的升遷,馬上就進入到人人羨慕的社會階級。但是此時年輕的Bjorn開始疑惑人生的目標,遞了辭呈。
這種中斷眼前的決策領導工作、大好薪資,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驚訝甚至可惜,多數人可沒有這種好運,有時候工作一輩子也升遷不到跨國主管的職位,但Bjorn很快就遞了辭呈。
Bjorn去旅行,然後戀愛,然後失戀,然後去了泰國寺院修行。
這個轉折最後到森林中搭起一座小屋孤獨修行,然後再輾轉回到歐洲修行。
修行是斷戒所有的物質,斷戒所有的社會生態中的紅燈綠樹,回到只是打坐呼吸甚至斷戒打坐中自動飛起來的思考想像。
十七年後,Bjorn還俗。
還俗得面對的現實是,你不年輕了你的收入呢?你如何生活,最簡單的你如何買食物?
Bjorn入世了,Bjorn有愛人Bjorn成家走入婚姻了。Bjorn生病了,他開始面對身體慢慢走向失去功能的漸凍症。

整本書裡,感受到Bjorn和善溫柔的氣息。
這本書沒有要告訴你,怎麼樣才是對的。
修行也像哲學家的辯證,但是要解答人生怎麼過才是真理,這世界上應該是沒有答案的。
只是Bjorn人生最後有愛的人在身旁,我想「愛」是最美的人生。
每次讀到一個段落,我都想起身為父母的視角,Bjorn的父母如何看這樣的孩子斷送了他的前程,如何不同意也讓孩子以自己的意願決定。
反映在身邊的眾父母們,如果你的孩子要從醫學院休學~如果你的孩子要去寺廟修行~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接手家族企業,或是你的孩子生病慢慢走向死亡。

Bjorn說,佛陀給他的第三項禮物是「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。」這是這本書,書名的由來。
這個不相信,就是一個不要定下結論。就像蘇格拉底說的:「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。」
我更喜歡書裡提到的牛奶盒上面印的一句話:「知識對自己所知的一切感到驕傲。智慧在自己不知道的一切面前謙虛。」

當我讀過這本書,歷程就帶我認識一個觀點。就像「我可能錯了」,就像「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。」。因為走過所以理解書名了。

推薦這本書,雖然這本書已經賣得很好了。
閱讀就是你要經歷過才知道一本書,
翻開版權頁是第七刷了。

 
Share this Post:

其他文章